Kurogane No Michi ロゴ

國鐵真岡線與未成的長倉線(幻之鐵道)

國鐵真岡線

我的父母故鄉在國鐵真岡線(現為真岡鐵道)沿線。因此我小時候每年有幾次會搭乘柴油列車前往那裡。與我居住的東京近郊區段不同,這條單線非電氣化的路線,站與站之間距離較長,列車速度也相當悠閒。特別是經常利用的七井站,記得每次抵達都花了不少時間。當時,這一帶有著悠閒的氛圍流動著。然而進入昭和40年代後,這條路線周邊的環境急速改變。曾經懷念的風景,如今只存在於記憶之中。到昭和40年代中期,雖然C12型蒸汽機車牽引的貨物列車仍在行駛,但班次極少,當時能拍攝到這些場景的人似乎也不多。

未成的長倉線(幻之鐵道)

所謂的長倉線,是國鐵為了連接栃木縣茂木町與茨城縣常陸大宮市長倉地區而規劃建設的路線。1920年(大正9年),作為現在真岡鐵道前身的國鐵真岡線延伸至茂木站並開業。當時,更遠的中川和長倉地區交通極為不便,當地居民對鐵路建設的期待也隨之日益高漲。為了回應地方需求,1921年(大正10年)修訂的《鐵道敷設法別表》中,新增了「自水戶經阿野澤至東野的路線」(相當於今日JR水郡線的「水戶~常陸大宮~常陸太田區間」)以及「自阿野澤分歧至茂木的支線」(當時的阿野澤即現在的常陸大宮)。然而,隨著地區協議與居民運動的推進,1927年(昭和2年)政府對當初的計畫進行了檢討,最終將《鐵道敷設法別表》的記載改為「自茂木經中川、長倉至東野的路線」(即茂木經中川、長倉至常陸太田的路線)。由於國鐵通常在路線完工後才會正式命名,因此此時該路線尚無官方線名,後來在鐵道愛好者及地方人士之間被通稱為「長倉線」。 在地方持續的建設請願下,1937年(昭和12年),茂木站至長倉約12.2公里區間中的茂木側6.2公里路段率先動工。隔年,1938年(昭和13年)至1940年(昭和15年)期間,築堤填土、切土、隧道開鑿、橋樑建設等主要土木工程陸續完成,工程進度幾乎達到完工階段。然而,隨著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長倉線的建設在此時被迫中止。戰後,由於戰後復興需求以及其他優先度更高的路線建設,長倉線的工程最終未能重啟。1959年(昭和34年),《鐵道敷設法別表》再次修訂,該路線被正式從預定線列表中刪除,建設計畫至此宣告終止。如今,長倉線作為一條「幻之鐵道」,仍被後人所銘記。